人生就如「尋寶趣」🕵 如何養出「不害怕失敗」的小孩?🎖🎖🎖書摘《怪癖心理學》Part 2

在這種教育方法下成長的小孩,不會害怕失敗,也不會把失敗當成失敗。本文摘自《怪癖心理學》一書,作者為岡田尊司,以下為文章摘要整理。

https://reurl.cc/g0nrbz

林納涵的「辯證行為治療」,透過使我們認知到,即使在不完美和失敗中,也存在著價值。這個方法告訴我們,要從「如果不完美就失去自我價值」的思想中解放出來。

如果想要小孩未來充滿自我肯定感,並具有穩定的人格特徵,比起只在小孩出色達成目標時,大人才誇獎他;更重要的是,在小孩沒有順利完成目標時,也能從中發現值得學習的地方,並加以肯定。

尋找失敗中的積極意義

在這種教育方法下成長的小孩,不會害怕失敗,也不會把失敗當成失敗,而是試圖從失敗中記取教訓。

小孩也不會因為失敗,就認為自己毫無價值,他們會認知到,失敗也有其意義所在,並從失敗中找到意義。

去除「不完美就沒有價值」的想法

反過來說,陷入二分法思考方式,拘泥於追求完美的人,一般都是只在取得優秀成績時才會得到肯定的人。

他們大多是在「不完美就沒有價值」的觀念下長大,他們的父母只有在小孩取得優秀成績,才給予愛和認可。在這樣的教育下,小孩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肯定。

林納涵認為,孩子會養成二分法思考方式,就是父母直截了當的否定態度引起的。

無論一個人有多大的才能,身處多麼讓人羨慕的環境,一旦他陷入完美主義或二分法思考方式,這個人就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,導致走向不幸。

不完美才是常態

完美的自己並不是最好的。一個人若一味追求完美,他就有可能在替自己的未來不幸「做準備」。

與完美相比,不完美的事物才是最穩定的,我們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並將它展現出來,才會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可。

即使人生中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,我們也要把它當作人生的一種樂趣。

不如意之事也有它的意義,從這種角度出發,努力從不如意中找到其隱藏的財富,我們才會收穫幸福。哪怕面對的是煎熬或失敗,也要苦中作樂。

在事情發展順利時,享受幸福就好;當事情發展不順利時,也別有一番滋味。事後我們會感慨不如意、苦苦掙扎的時候,才是自己最努力為生存奮鬥的時刻。 說一個人有多幸福,不是看有多少好事發生在他身上,而是看他能從壞事中發現多少可取之處。

分享此文章
WarmWarm

WarmWarm

期許我們的文章天天陪伴您,時時充滿正面能量! 我們的文章兼具:實用面可行動、文化面可聊天, 幫您找到傳遞給家人+朋友+戀人溫暖訊息的方法,讓您成為暖冬太陽般的人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