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忘呀~家中的長照照顧者,要先好好照顧自己💪💪
照顧者長期處於不同角色轉變的壓力,沒有適當的調適方式與足夠的休息時,很可能會出現身心症狀與較負向的情緒及想法。
照顧或照護,不就是時間到了餵飯、洗澡、散步,有什麼難的?其實,真的很難。沒有親自去體驗照顧失能、失智、或機能逐漸老化的長者,很難體會箇中苦楚。
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,台灣的老人85%是由自己家庭照顧,平均每位照顧者的照顧時間大約6.5年,可見照顧長者或失能者不是幾天、幾個月的事情,而是一個長期、且24小時不間斷的偉大任務,更像是一種挑戰!
需求被忽略,易累積心理壓力
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事實是,不論照顧者是失能或失智者的伴侶、子女,他們除了家庭角色之外,也會有工作或其他人際關係上的角色;他們扮演多重角色,承受不同角色轉換之間的壓力。另外,不是每個人都是「天生的」照顧者,絕大多數人是環境因素,使他們必須處於這種狀況,被迫承受生理、心理與社會人際關係、經濟等多面向的問題。
照顧者長期看著病人飽受疾病折磨,心裡除了難過與不捨之外,也常被一種「想幫助他好起來,卻使不上力」的無力感衝擊。而多數照顧者傾向壓抑自己的負面感受,他們常告訴自己,「應該比病人堅強!」他們努力保持正向樂觀的態度來鼓舞失能、失智者,但是就是這種對無力感的忽略與壓抑,反而導致照顧者忽略自身的情感,累積成一種心理壓力。
所以,長期照顧者在照顧家人之前,請先照顧好自己,唯有照顧好自己,才能好好照顧家人。以下是幾點建議:
1.避免孤立
請家庭其他成員,負擔部分工作,並鼓勵大家分享照顧的經驗與心情。
家庭成員要互相支持打氣,建議定期召開家庭會議,檢視每個人的工作負擔,討論目前的照顧模式與醫療決策,避免責任過度集中在少數個人身上,造成心理負擔及壓力。
如果執行出現困難,也可考慮把部分的照顧角色,委派給居家照服員等專業人員,尋求社會團體的支持,避免孤立無援。
每天安排一小段個人時間
照顧者最好能每一天,為自己安排一小段時間(就算只有15~30分鐘),做些能使心情放鬆的事,例如聽音樂、出門散步、運動等。如果自己真的找不出時間,可以向各地衛生所、長照中心申請「喘息服務」,幫自己爭取一段喘息時間,用來放鬆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國外研究也顯示,喘息服務不只是單純為了讓照顧者休息,更能完整促進照顧者和失能、失智者的生活品質。照顧工作充滿著壓力,適度的休息才能細水長流,而照顧者維持良好身心狀態,才能陪伴家人一直走下去
接納自己,不強迫自己成為專家
照顧者確實有必要接受執行照護的專業培訓,但你不必硬性要求自己,成為這類的「醫學專家」。
而當照顧者感覺身心俱疲,充滿負面想法和情緒時,需要的是「接納自己」,告訴自己當下有這樣的感受並不是不對的,然後試著找出抒發情緒的方法,例如:向信任的朋友或醫院心理師、社工師等專業人員,訴說心中的感覺與想法,並在對方的陪伴與討論,找出問題的癥結。
或許,考慮參加相關單位舉辦的照顧者支持團體,得到良好的支持管道,也是不錯的辦法。
期許我們的文章天天陪伴您,時時充滿正面能量!
我們的文章兼具:實用面可行動、文化面可聊天,
幫您找到傳遞給家人+朋友+戀人溫暖訊息的方法,讓您成為暖冬太陽般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