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覺沮喪又無力😱 必須要運動、戒大吃大喝📣

沮喪很不好受,除了看醫生服藥之外,搭配運動、飲食才能消除這樣的感覺。

很多人遭遇挫折、沮喪時,習慣大吃大喝,或是癱軟沙發上、不想動,其實這反而會加深「無力感」,讓自己更疲憊。這時,除了和醫生討論,排除服用其他藥物產生的後遺症之外,個人還可以採取許多措施,來改善與相關的疲勞。

1、運動

運動能增加幸福感。每週運動一兩次的人,比從不運動的人更快樂。醫學研究顯示,一天10分鐘的身體活動和愉悅的心情有關聯,而更多的運動量,通常會帶來更大的幸福感。

美國密西根大學(University of Michigan)研究發現,如果按照美國和歐洲推薦的健康標準建議,平常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,受測的人認為自己快樂,比未達到這一指標的人高出30%。

2、良好飲食習慣

就像汽車要油或電,大腦需要高品質的燃料才能有效運作起來。一項研究發現,吃得不好會讓工作效率損失的風險增加66%。健康均衡的飲食能夠確保大腦工作時所需的燃料,儲備更多的能量和提高工作效率。

進食行為因為「太平常」,少有人聯想這個行為和心理健康有緊密的關係。如果總是隨便吃吃,長期累積不利健康的負面因子,很有可能某一天就會因此「爆發」;快樂的人通常不會暴飲暴食,能維持正常飲食習慣,長期累積下來,不但較不容易生病,也能夠培養出年輕有活力的身心狀態。

3、少吃造成身體負擔的食物

外食的特點是什麼?高糖分、高鹽分、高油脂、高熱量與低纖維等,這導致了慢性疾病與肥胖的人數大幅增加。另外,複雜的烹調方式也會造成身體負擔,例如:青菜炒得很油、肉類下鍋油炸或油煎、加入過多鹽、味精等。

近年來,日本輕淡飲食的「輕食」觀念逐漸在台灣風行。輕食是選用天然、營養的食材,以簡單的烹調方式處理,均衡攝取主食、蛋白質、蔬菜、水果、奶類及少量油脂等食物,來減輕身體的負擔。

4、打坐

打坐又稱靜坐、冥想,大腦進入靜定狀態,散亂的心就會安定下來,氣脈自然暢通。而精神高度集中,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,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,去除主觀性的迷惑,是增進健康、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。 日本精神醫學把打坐列為治療神經官能症、神經衰弱的方法之一,不少日本寺院清晨開放大殿,讓附近的居民進入打坐30-60分鐘,然後再去上班。

分享此文章
WarmWarm

WarmWarm

期許我們的文章天天陪伴您,時時充滿正面能量! 我們的文章兼具:實用面可行動、文化面可聊天, 幫您找到傳遞給家人+朋友+戀人溫暖訊息的方法,讓您成為暖冬太陽般的人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