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怕什麼、來什麼!」用4步驟向超無力感說byebye -破解「莫非定律」part 1

「這就是莫非定律!」身旁人這樣苦笑,一定聽過的。但「莫非定律」不是用來苦笑的,它含有很多「正向思維」的要素。

好吧,想像一下:

1.公車好久好久都沒來,你剛剛坐上計程車,結果公車就來了。

2.去超市買了一大車東西,排隊結帳:「排了好久怎麼都不動?」你剛換到另一排,原本站的那一排,卻動得比現在排的這一排快 o(〒﹏〒)o

3.參加公司的多人會議,你越是不想看到誰,越會出現在你身邊。

碰到上述情況,很多人的反應都是苦笑說:這就是「莫非定律」。但「莫非定律」的誕生,可不是我們口頭上說:「莫非…難怪呦…」這樣形成的。

「莫非定律」屬於一種心理效應,由美國工程師愛德華‧莫非(Edward A. Murphy)提出。

不是你壞掉了!對壞事印象深刻是正常的

1949年愛德華‧莫非參加美國空軍的火箭減速超重實驗,測定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。結果,他得出一個教訓:如果某項工作有很多種方法,而其中有一種「錯的方法」、會導致事故,那麼一定會有人,依照「錯的方法」去做。

莫非的上級長官斯塔普少校,在事後的記者招待會上,戲稱為「莫非定律」,結果因為太貼近人性,很快就從技術界擴散到民間。

「莫非定律」發展後,主要包含以下4點:

1.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。

2.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。

3.會出錯的就會出錯。

4.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,就很有可能發生 (怕什麼、來什麼囉 >_<)。

從心理學分析的角度而言,一般人除非刻意記住某件事,對「正常情況」是不太注意的;但我們對錯事、壞事,則是記憶深刻。

舉個例子,你平時出門上班,都不會特別注意紅綠燈的時間;一旦你睡過頭,匆匆忙忙騎車出門,就會覺得「今天怎麼紅燈特別久!」

事實上,紅燈的機率是差不多的,只是你平時,不會特別注意而已。

保持正向思維,不是叫你「麻痺」

正面看待「莫非定律」,試著做到以下4個步驟:

Step 1、重視心理暗示的作用

「怕什麼、來什麼!」告訴我們,要注意心理暗示對事情結果的影響,時時提醒自己要「正向思維」;要注意,可不是「不會啦…不會啦…」這種態度呦,這叫「麻痺、不作為」,不是「正向思維」。

Step 2、不要對小危機視而不見 Check~~~(**◑∀◐)

就是閩南語諺語:「細漢偷挽匏,大漢偷牽牛。」很多大危機一開始,都是對一連串小危機的「麻痺、不作為」,才會最後不可收拾。

Step 3、預防與控制

延續上一點,可關心事情的客觀發展,並想想自保之道,千萬不要「自己嚇自己」。

Step 4、別害怕失敗

「正向思維」看待一切,有失敗才有成長,「失敗乃成功之母」嗯 … 這個再不用解釋了。

分享此文章
WarmWarm

WarmWarm

期許我們的文章天天陪伴您,時時充滿正面能量! 我們的文章兼具:實用面可行動、文化面可聊天, 幫您找到傳遞給家人+朋友+戀人溫暖訊息的方法,讓您成為暖冬太陽般的人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