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戀愛🆚封建觀念誰贏⁉祝英台的女性自主✿✿終究只能化成蝴蝶
梁山伯與祝英台,反映封建社會裡「愛情的無能為力」,然最後兩人「化蝶」,也讓悲劇帶有美,與救贖的力量。
梁山伯與祝英台,是一則從喜劇到悲劇的故事。兩人剛認識的時候,無話不談,彼此扶持,等到真正可以面對愛情的時候,故事急轉直下,成了悲劇。這故事,似乎說明了古代中國人對愛情的某種宿命態度:在封建家族背景之前,「愛情是無能為力的」。
清代著名詞人納蘭容若,為這個故事寫了首《蝶戀花》:
辛苦最憐天上月,一昔如環,昔昔都成玦。
若似月輪終皎潔,不辭冰雪為卿熱,無那塵緣容易絕。
燕子依舊,軟踏簾鈞說。
唱罷秋墳愁未歇,春叢認取雙棲蝶。
電影都演得太老,祝英台其實是14歲少女
這則中國文化裡最知名、最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,一直被人拿來和莎士比亞的《羅蜜歐與茱麗葉》相提並論。東西兩方的年輕人,勇敢追求個人愛情,最後都在「家族」介入之後,以悲劇收場。
不同的是,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中,祝英台個性非常爽朗,對想要的東西會主動追求。她喜歡吟讀詩書,就帶著和丫頭銀心,喬裝成男子,前往杭州讀書。走到一半遇見梁山伯,兩人一見如故,義結金蘭。這時候,祝英台不過14歲,梁山伯是15歲。
這麼有想法的14歲少女,不要說現代社會很少見,古時更不用說了。不過,如此英氣勃勃的女子,碰到一個「木頭」梁山伯,也是沒轍。
兩人在杭州做了三年同學,形影不離,感情越來越濃。祝英台女孩子心思較細膩,發現自己對梁山伯感情,已從單純的「學伴」,變質為「情侶」。然而,梁山伯個性耿直,始終不知道身旁的「學伴」其實是女生。
寧缺勿O? 愛情是需要時間來覺醒
撇開悲劇色彩的故事情節,梁祝有幾點值得思考:
1.梁祝的關係一開始是逗趣的,「愛情覺醒」之前,兩人無話不談,彼此扶持,有了愛的雛形,似乎標榜先朋友、再情侶的愛情「漸進」觀點。
2.兩人之間的關係,從頭到尾都是祝英台主導,她的自覺與自主促成了兩人的愛情,有人說這樣的情節,是描述「古時中國男人處理愛情的無能為力」,但也可能是「女子自覺之後,比男人更有力量」。
3.馬文才應該也沒有那麼不好,就像郭台銘也沒那麼差,不涉及非黑即白的品評(所以上面標題用O顯示),純屬個人選擇問題。
回到故事本身,有一點值得講講。
古代中國社會傳統是以男性為主,唯獨在愛情這個領域,把決定權給了女性,主要愛情傳奇幾乎都是由女性,來決定親密關係,就算是真實故事改編的,也幾乎把書寫重心放在女性。
中國古時候的史家或文學家,這些男人在想什麼?倒是很值得玩味。
期許我們的文章天天陪伴您,時時充滿正面能量!
我們的文章兼具:實用面可行動、文化面可聊天,
幫您找到傳遞給家人+朋友+戀人溫暖訊息的方法,讓您成為暖冬太陽般的人。